
2025 AI 會議紀錄工具實測|8 款語音轉文字與摘要速度大比拚
October 17, 2025「我需要下午兩點前完成這段訪談的文字稿。」
「會議結束後,團隊需要立即看到決策摘要。」
這些時間緊迫的需求,讓 AI 逐字稿與會議摘要工具的處理速度,成為左右使用者第一印象與續用意願的關鍵。
那麼,造成這些 AI 工具的處理速度差異來自哪裡?
其實,AI 逐字稿與摘要的效能,取決於背後 五大技術環節 的設計:
透過這篇文章,我們將以這五個處理環節為基礎,實測2025年市面上8款熱門工具的處理時間,幫你比較誰最適合趕稿?誰能即時產出?誰檔案上傳得快但摘要生成慢?誰在跨語言同步上表現最好?讓你在做選擇時更簡單、不踩雷。
⚖️ 本次比較產品
Meeting Ink
- 支援即時字幕、摘要與語者分段,適合各種會議需求
- 可直接錄音或上傳音檔,支援多語言處理
- 提供瀏覽器分頁錄音功能
Vocal.ai
- 具備音檔上傳、摘要生成與會議主題整理
- 支援基本團隊協作功能
Plaud
- 結合硬體錄音卡與 App 的語音記錄工具
- 主打即時語音轉寫與通話錄音
Good Tape
- 主打簡單、快速上手,提供多語言辨識
- 專注於文字轉錄流程
Otter.ai
- 支援即時語音辨識與逐字稿摘要
- 可與常見會議軟體整合,提供筆記搜尋與共用功能
雅婷逐字稿
- 支援上傳錄音檔,並能處理國語、台語等語音內容
- 提供即時錄音轉寫、重點標註與自動摘要等功能
Vurbo ai
- 支援即時轉錄與翻譯
- 提供語者分段與字幕顯示
SeaMeet
- 以 Teams、Google Meet 為主要應用環境,提供即時轉寫與摘要
- 支援多語言轉錄,並能透過電子郵件分享會議記錄
實際用起來,誰快誰慢?
我們以使用面向針對每款工具進行了三階段速度測試;從上傳音檔、語音轉文字、到摘要生成,逐一記錄處理時間,並整理成對照表,讓你一目瞭然每款工具的速度與強項。
🔧 測試說明
測試內容
- 使用相同長度的 標準 mp3 音檔(音檔語言為英文),音檔長度為 26分鐘
測試音檔為一段真實英文場景 Podcast 錄音,內容包含多人對話,貼近實際會議使用場景。
- 測試設備:MacBook Pro / Chrome 瀏覽器 / 穩定 Wi-Fi
除了 Plaud Note、Vurbo.ai 非使用瀏覽器測試,其餘皆使用 Chrome 瀏覽器進行測試。
- 每個測試項目皆進行 2–3 次測試並取平均,以降低個別誤差影響
- 所有工具皆以「免費版」功能進行測試
測試項目
- 音檔上傳時間:指上傳音檔或開啟錄音功能至平台回應開始處理的等待時間
- 語音轉文字時間:從音檔處理開始到完整逐字稿生成的時間
- 摘要生成時間:點擊「生成摘要」至結果出現的時間
🟦 測試結果總表 | 各工具處理速度一覽
- 音檔上傳時間: 雅婷逐字稿 > Plaud > Meeting Ink > SeaMeet > Otter.ai > Good Tape > Vocal.ai > Vurbo.ai
* Vurbo.ai 因處理時間為合計結果,無法拆分階段;此處排序僅依合計結果推算平均值排列。 - 語音轉文字時間:Plaud > SeaMeet > Meeting Ink > Vocal.ai > Otter.ai > 雅婷逐字稿 > Good Tape
- * Vurbo.ai 因處理時間為合計結果,無法拆分階段;此處排序僅依合計結果推算平均值排列。
- 摘要生成時間:Vurbo.ai > Meeting Ink > 雅婷逐字稿 > Plaud > Vocal.ai > SeaMeet > Otter.ai
* SeaMeet 因處理時間為合計結果,無法拆分階段;此處排序僅依合計結果推算平均值排列。
* Good Tape 因免費版本無摘要功能,處理時間無法實測,以上排序以實際可測工具為主。

找到適合你的 AI 會議工具了嗎?
【免費試用 Meeting Ink ↗】會議動口不動手
🟦 實測使用心得與情境建議 | 每款工具適合誰?
除了記錄每款工具的三階段處理時間,我們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各平台在穩定性、操作流程與功能限制上的差異,以下是每款工具的實測補充紀錄:
📌 Meeting Ink | 處理流程順暢,適合即時與錄製並用的會議需求
- 音檔上傳流程順暢,測試多次平均時間穩定
- 語音轉文字後的處理狀態有時需手動刷新頁面確認完成與否
- AI 摘要生成速度表現亮眼,幾次測試中穩定性也相對較高
- 支援「上傳音檔」與「直接錄製」兩種方式,並可即時生成逐字稿與字幕,流程整合完整
- 付費版可啟用專業辭典功能,針對專業術語進行強化辨識
- 會議摘要可依照不同會議角色與使用用途,輸出不同結構的摘要

📌 Vocal.ai | 適合作為事後彙整會議內容的平台
- 語音轉文字處理時間偏長,在本次測試中屬於中等偏慢的表現
- 語音轉文字處理過程中無明顯進度提示
- 若不想停留在操作畫面等待,平台會透過 Email 寄送通知,提醒稿件已完成處理。
- Vocal.ai 不支援線上錄製的生成即時字幕功能,整體偏向「錄音後上傳再整理」的批次處理模式

📌 Plaud | 適合行動錄音場景的輕量工具
- 本次測試唯一使用手機 App 操作的工具,整體速度穩定,偏差值小
- 僅支援手機錄音,不適合電腦/線上會議使用
- 目前功能以錄音與逐字稿為主,未提供語者分段功能,不利於多人對話
- 無即時字幕功能,屬於錄音後再整理使用情境的產品

📌 Good Tape | 免費功能受限、處理時間長
- 測試使用免費版,上傳後需排隊處理超過 1 小時才能開始轉錄
- 免費版無法查看完整逐字稿,也無摘要生成功能
- 處理完成後會寄 Email 通知,但整體流程等待時間較長
- 無即時會議錄製與即時字幕整合功能

📌 Otter.ai | 英文即時字幕支援佳,中文處理較弱
- 測試前幾次能正常上傳與生成逐字稿,但有出現生成速度極慢或無法完成的情況,需更換帳號才順利處理
- 語音轉文字速度明顯偏慢,摘要功能有時無反應
- 逐字稿會礙於免費版功能,無法完全查看
- 支援即時字幕功能,但主要語言針對英文,對中文處理能力較弱,甚至會出現完全無法辨識的情況
- 系統會將逐字稿中的關鍵內容自動整理成 Insights 區塊,使用者只要點擊即可跳轉

📌 雅婷逐字稿 | 摘要不穩定,適合基本記錄需求
- 音檔上傳速度最快(僅 17 秒),在所有工具中表現最佳
- 測試三次摘要生成功能,皆出現「摘要排隊處理中」,需手動點選重新分析 2–3 次才會成功
- 語音轉文字時間也偏長,等待感明顯
- 無即時字幕功能,但支援國語、台語,準確度需不同場景判斷

📌 Vurbo.ai |需要快速摘要但會議場景單純(少數人、只需重點紀錄)的使用者
- 摘要生成速度最快,但整體處理流程最耗時(合計12分51秒),仍稍難以應付高頻率使用需求
- 在語音轉文字的同時,會即時翻譯語言,讓非常用語言使用者能即時跟上內容
- 實測中發現翻譯語言設定不穩定,原應翻譯成中文的內容,偶爾會被錯誤翻譯成日文
- 不支援語者分段,對多人會議的可讀性和後續整理較不友善
- 必須下載電腦版或手機版 App,無法透過網頁直接操作,降低使用便利性

📌 SeaMeet| 功能完整,速度中規中矩,適合穩定使用
- 音檔上傳與轉寫速度中規中矩,整體穩定但沒有特別快的使用亮點
- 免費版的摘要語言無法更改,會受限於會議語言或系統預設
- 支援語者分段,適合多人討論的情境,會後整理更清楚
- 除了上傳會議音訊,也能利用擴充程式與 Google Meet 與 Microsoft Teams 串接

🟦 各家會議紀錄訂閱價格方案與可用時數比較
⏱整體觀察與選用建議
本次實測比較涵蓋了8款語音轉文字與會議摘要工具,從「處理速度」、「操作流程」、「即時支援」、「語言能力」、「功能完整度」到「訂閱價格 × 可用時數」進行全面觀察。
👉 想快、穩、一次搞定?Meeting Ink 是最全面的選擇
我們實測下來,Meeting Ink 在處理速度、摘要穩定性、語者分段與即時字幕的支援上表現亮眼,特別適合需要快速整理會議內容、準備會後報告或共識紀錄的使用者。
PRO+ 月付 $549 提供 40 小時轉錄額度,同時支援網頁服務及APP,是目前性價比最高、使用流程最完整的選擇之一。2025 年 10 月之後也提供年訂閱的方案,平均買 10 個月即送 2 個月的訂閱價格,讓競爭力更強。
👉 偶爾錄音、手機操作多?Plaud 是行動場景首選
Plaud 是這次唯一以 App+手機為主的工具,行動錄音穩定性不錯,如果你是記錄電話會議、活動演講或隨手要記重點,這款會很適合。不過額外的硬體購買費用及功能偏簡化,無法直接支援線上會議或支援多人語者分段。
👉 想控制預算、偶爾用一次?Vocal.ai 流量包彈性高
如果不想使用訂閱制,Vocal.ai 有提供按量計價的「V-point 流量包」,從 NT$485 起跳,適合偶爾整理會議或試水溫、不追求效能的人。但轉錄速度偏慢、沒有即時字幕,要等 Email 通知處理完成。
👉 免費版處理時間長、摘要有限?Good Tape、雅婷逐字稿 適合偶爾使用者
兩款工具的免費版皆可處理基本轉錄需求,但整體效率與摘要穩定性有限。
Good Tape 免費版轉錄需等待一小時以上,效率偏慢。升級為 PRO 版後可選擇月繳或年繳方案,若是低頻率使用者,會是較划算選擇。
雅婷逐字稿提供時數包計價,最低為 NT$180/1 小時起,彈性較高但總體成本也需視使用頻率評估。
如果只是偶爾需要記錄會議,且不急著馬上整理重點內容,兩者仍可考慮作為入門工具使用。
👉 不限時數聽起來 CP 值很高?Vurbo.ai 適合穩定輸出、不趕時程的會議
Vurbo.ai 訴求不限使用時數,乍看很划算,但我們測試下來總處理時間較長(近 13 分鐘),偶爾會出現語言誤翻問題(中文翻成日文)。如果你的會議節奏很快或多人對話複雜,可能較不符合效率需求。
👉 頻繁使用 Google Meet / Teams 的使用者?SeaMeet 支援系統整合
SeaMeet 雖然操作流程中規中矩,但在語者分段、多人討論的整理方面表現不錯。
適合學校內部會議或有制度流程需求的環境使用。個人版每月約 NT$303,提供 20 小時的轉錄時數,對固定週會的使用情境來說也算可接受。
📍實際選擇建議依語言需求、設備習慣與即時 vs. 後製需求進行評估。
在選擇 AI 會議紀錄工具時,建議從四個關鍵面向切入比較:
① 速度效率:是否能在時限內完成逐字稿與摘要?
② 功能整合:是否提供你真正需要的功能(如即時字幕、分段、翻譯、摘要編輯)?
③ 使用場景契合度:是否適合你的語言需求、設備操作習慣與會議形式?
④ 價格與預算彈性:除了看單價,更要評估「你每月的實際用量」與「處理效率」,才能判斷是否真正划算?
👉 若你希望真正節省整理時間、提升協作效率,建議先從 2–3 款工具試用起,實際感受後再決定最契合自己工作流程的 AI 會議助手!

限時體驗,Meeting Ink Pro 馬上用!
輸入優惠碼 [ 85mifriend14 ] 立享 14 天免費 Pro 版

免費試用 Meeting Ink
體驗 Meeting Ink 所有核心功能,讓你的會議效率更高效!
延伸閱讀

Google Meet 即時字幕不夠用? Meeting Ink 跨平台即時語音翻譯與 AI 逐字字幕指南與評比

Meeting Ink vs Notta|2025 最強 AI 會議記錄工具比較與選擇指南

AI 會議記錄工具大比拼,什麼工具最適合你?|2025最詳細解析|Meeting Ink VS PLAUD NOTE